这两天突然发现ChatGPT 4读古诗作画的能力不仅好玩,而且惊艳。今天做了实验,请朋友们根据GPT画的图猜它画的是哪句古诗。感谢参加实验的朋友们,结果分享如下。
第一句诗,我给的提示是:
根据下面的诗作一副画: 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《题李凝幽居》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GPT 第一次画出来的图是这样的。
我觉得表现得很精准,意境也到位,一株斜树,半湾静水,僧人在月下敲门,声音虽不大,但依旧惊起了一群宿鸟。
测试结果,绝大多数人(受过良好教育的大陆70/80后)一看图几乎都能猜中GPT画的是哪句诗。
第二句,我给的提示是:
根据下面的诗作一副画: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
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万籁此俱寂,惟余钟磬音。
GPT 第一次画出来的图是这样的。
这个不太满意,为了表现“花木深”明显用力过猛了,而且为了画禅房居然直接搞了个菩萨在屋子里。。。于是我点拨了它一句
花太多了,禅房画出寺庙的一角就可以。
这一次出的图还不错,禅房隐藏在树后面,降低了整个色调,幽深的小路有点诗里的禅意了。测试结果,大多数受众能猜对。有人猜“因过竹院逢僧话,偷得浮生半日闲”,好像也可以,不过后面这句“偷得浮生”不知道GPT会怎么来表现。下次再试。
第三句我诚心要出个歪题,选的是一句很生僻的诗。提示如下
再画一幅:征马不前人不语,金州城外立斜阳
这首诗出自日俄战争中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攻克辽宁金州后所作,全诗为:
山月草木转荒凉,十里腥风新战场。征马不前人不语,金州城外立斜阳。
有人会问打了大胜仗的将军为啥会写出格调如此低沉的诗?。不该都是“提兵百万西湖上,立马吴山第一峰”,或者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这种调调吗。话说日军虽胜,但伤亡惨重,乃木因此心情沉重,非常自责,准备向天皇请罪。当然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他自己两个儿子都在日俄战争中命丧沙场(大儿子就死在金州)。在完全不了解故事背景的情形下,就算是对旧诗有鉴赏力的人,也未必能充分理解这两句诗的意境。但是这两句诗有个好处,它很有画面感,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。
GPT是这么来解读这两句诗的。Here is the painting based on the poem, depicting a scene outside the city of Jinzhou with a motionless warhorse and a silent figure standing in the light of a slanting sun, capturing a moment of stillness and contemplation in the vast landscape.
说实话,当看到GPT第一次出的图时,我真的有点懵,这不就是我脑子里那副模糊不清的图画突然真实呈现在面前了吗:沉默的战马,落寞的身影,死寂的战场,倾斜的战刀,远处是孤城一仞,残阳如血,意境太贴切了。
不出所料,没有一个人猜中(原因当然不言而喻);但大家给出的五花八门答案非常有意思。
大部分人猜是“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,这个答案我觉得应该接近满分;萧索的意境是对的,没有城,但是其他元素都齐了;当然那匹马不够瘦,也是个小问题。
另外一个我认为接近满分的答案是“大漠穷秋塞草腓,孤城落日斗兵稀”(很惭愧诗读得少,不知道出自何处),除了马,画中所有的重要元素都有了;连跟战争的联系都找到了。
有两位猜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,一蓑烟雨任生平”。这个答案的问题是调子过于明快,跟画面给人的感觉不太切合。但有意思的地方是,我认为那个人手里拿的是军刀,但在别人看来,明明就是竹杖嘛;我看来那个人穿的是军服,戴的是军帽;但换个人就成了蓑衣斗笠啦。可见眼睛看到的东西,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脑补出来的。
还有三个答案: “鲜衣怒马,仗剑天涯”;“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”,以及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。。西出阳关无故人”;虽然没有跟画面完全一致,但是观画者明显是在试图捕捉画面背后那个叫意境的东西;第一个看到了洒脱,第二和第三个看到了别离。
总结一下,中国的诗和画本就是相通的;旧诗给读者的首先都是画面感,然后他们各自根据画面营造意境;而每个人的领悟可能跟自己的阅历、心境、学养都有关。从画到诗的过程其实也差不多。因此,诗就是画,画就是诗,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我觉得这是中国旧诗最神奇最美的地方。GPT的好处,是给了我这样艺术能力差、没办法把脑子的画面实化的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,虽然还不完美,但已经算是打开了另一扇欣赏美的窗户。